TCL海外遇險暫停,整合道路依然漫長(1)
2002年以來,處在巔峰時刻的TCL集團重拳出擊海外。在彩電領城,繼收購德國的施耐德之后,與法國湯姆遜公司合資設立TTE公司;在手機領城,收購法國的阿爾卡特公司,組建了T&A公司。完成后,TCL脫胎換骨,一舉成為全球最大彩電制造商和第八大手機生產商,而TCL集團總裁李東生也當選美國時代周刊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一時氣勢如虹,舉世矚目。
一年之后,風光不再,TCL與阿爾卡特和湯姆遜的合資公司都在全面虧損,并引起了TCL集團的整體虧損。2004年TCL集團財務報表的推出和2005年業績預虧公告的發布不僅大跌媒體眼鏡,也澆滅了TCL集團狂熱的擴張沖動。2005年11月11日,TCL集團發布公告將變更部分籌集資金的投資方向,放棄原本既定的收購兼并項目,并擬取消半導體制冷項目、終止2.4G無繩電話項目。涉及的9.45億元資金變更為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以集中資源整合發生巨虧的彩電業務和手機業務。
至此,TCL的海外之路暫且告停。
面對媒體的質疑,TCL集團的掌舵人李東生公開承認:“當初宜布18個月就可以扭轉TTE的虧損,這個時間表看來是要往后推遲了,T&A面臨的局面,也并不樂觀。”甚至感嘆:“盲目追求規模是沒有意義的。”
從大手筆海外連續到放棄, TCI.顯示出了一份現實和冷靜的態度。然而,這一刻的冷靜背后卻是慘痛的教訓。
3. 1 TCL:激情燃燒的歲月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于1981年,總部位于中國南部的廣東省惠州市,在深圳和香港(深圳:TCL集團000100;香港:TCL國際1070;TCL通訊2618)。經過20多年的發展,TCL集團早已由一個默默無聞的錄音磁帶生產小廠,成長為一家擁有家電、信息、通訊、電工等四大產業集產銷研于一體的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
盡管TCL集團的產品線非常寬廣,涵蓋了通信、黑色家電、白色家電、網絡產品、電工產品等,但是彩電和手機這兩項產品卻是TCL集團的主要利潤來源。在TCL的歷史上,彩電和手機的成功奠定了TCL發展和壯大的基礎,至今為止,這兩個產品仍然是TCL最核心的產品。
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彩電市場品牌林立,競爭激烈,但TCL卻眼光獨到,抓住了當時大屏幕彩電需求趨旺的商機,以優越的性能價格比進軍競爭達白熱化的彩電行業,在我國電子行業刮起一股“TCL旋風”。之后,隨著國內彩電業的分化和競爭的進一步加劇,TCL利用低價格銷協、低成本收購兩個“雙低戰略”,1996年兼并了香港陸氏公司彩電項目,開創了國企兼并港資企業之先河;1997年又與河南美樂彩電實現強強聯合,1999年,以資產無償劃撥方式,受讓內蒙古彩虹電視機廠,2000年9月收購無錫永固電視機廠。一連申的活動使TCL的彩電生產規模和整體實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壯大。TCL集團在迅速擴張的同時,一方面加強對生產線的整合力度,提高產品質量,一方面建立了別開生面的“終端渠道”,先后組建了7個大區、32個子公司、180個經背部和能被蓋到縣級城市的銷售網絡。這種本土的“通路營銷”,使得TCL在2001年登臨彩電業的“王座”,彩電年生產能力達到600萬臺,彩電產量占全球彩電總量的5%,以規模優勢確立了“TCL王牌”在國內同行業難以動搖的領先地位。
在彩電業務一路高歌奏凱之時,TCL憑借出色的嗅覺,靈敏的反應吹響了向信息產業和移動通信產業的多元化發展的號角。
在手機領域,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移動”)1999年從生產電話機的TCL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代碼:000542)中分立出來,其掌舵人萬明堅獲得李東生的批準,開始了其自立門戶、帶領TCL邁入手機行業的第一步。
TCL移動在萬明堅領導下,創造性地把手機和寶石聯系在一起,并用韓國美女來塑造“中國手機新形象”。推出的寶石手機,雖然在技術上毫無特色,但是卻有明顯的差別化特點,迎合了部分消費者的愛好,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并已遠銷海外。這個產品的成功,使TCL手機的品牌打響了,為TCL手機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2001年,TCL手機的營業收人驚人地一舉沖向人民幣30億元。2002年,TCL手機業績持續一路帆漲,銷售收入達82億元人民幣,躋身國內手機市場前5名、國產手機前兩名。這年,整個TCL集團實現利潤15億元.其中手機貢獻12億利潤遠遠超過彩電貢獻的5億利潤。萬明堅主管的移動業務成為TCL集團的第一利潤支柱。他不僅改寫了TCL手機的歷史,也改寫了國產手機的歷史。
2003年年報顯示,TCL手機銷售額為51億元,凈利潤為4.75億元,同比下降,但銷售額高出TCL集團近6億元的波導,其凈利潤只有1.07億元d2003年年報顯示:彩電、手機兩項業務分別占到TCL收入的82%與利潤的85%,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TCL的核心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