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準則的國際趨同問題
一、我國準則國際趨同的基本原則
1、準則國際趨同的涵義
趨同(convergence)指的是收斂、縮小差異,現在不同,經過一段時間后會逐步相同,最后消除差異。準則的國際趨同都是指各國準則,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從不同逐步走向相同的收斂過程[1]。如今,“趨同”已從一個“概念”發展為一種共識和行動,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已經成為現實。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跨國公司正在不斷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企業也在不斷走出國門,拓展海外業務,國際資本的流動也帶動了注冊會計師的跨國界發展。從這層意義上講,是沒有國界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準則的國際趨同都是順應世界歷史發展潮流的必然。
2、基本原則
我國準則國際趨同的基本原則是,按照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程,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準則趨同的大趨勢,著力完善中國準則體系,加快實現與國際準則的趨同[2]。對于我國新準則體系的國際趨同問題, 處處體現了此基本原則。對于國際趨同的理解,則可以通過對我國新準則體系與國際準則體系的比較分析得出一些基本認識。
二、我國新準則體系的國際趨同分析
趨同是進步,是方向。任何一個不想游離于國際市場之外的組織,都不能無視準則國際趨同這一發展趨勢。這就需要共同努力,盡量尋求一致。我國新準則體系的國際趨同既體現在框架體系上,也體現在準則項目和內容上。
1、準則框架體系趨同
國際準則體系指的是由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簡稱IFAC)下屬的國際與鑒證準則委員會(簡稱IAASB)所制定的準則體系,我國新準則框架體系與國際鑒證業務體系是完全趨同的。
新準則體系的國際趨同,會給我國注冊會計師帶來更多不同層次、不同屬性的中介服務業務的規范要求。這將有利于中國注冊會計師參與市場經濟建設,充分發揮其專業價值;另一方面也非常有利于克服我國擁擠在同一業務層面(如年報)過度競爭帶來的弊端。
2、準則項目和內容趨同
除《中國注冊會計師鑒證業務基本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準則第1152號一前后任注冊會計師的溝通》、《中國注冊會計師準則第1311號一存貨監盤》和《中國注冊會計師準則第1602號一驗資》等個別準則以外,我們的準則體系項目與國際準則項目幾乎是一致的。即便是前后任注冊會計師的溝通準則和存貨監盤準則,其主要內容也分別在國際準則體系的職業道德準則和證據準則中作了規范,由于慮及這兩方面的問題在我國目前實務中比較重要和突出,其內容又較為成熟,因此單列準則項目予以規范。
在新準則內容上,中國準則體系充分采納了國際準則所有的基本原則和重要程序,在質量控制、的目標與原則、風險的評估與應對、證據的獲取與分析、結論的形成與報告等方面,與國際準則保持了高度的統一,真正達到了準則項目和內容的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