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香港立法會通過了《2021年稅務(修訂)(附帶權益的稅務寬減)條例草案》,為合資格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即與投資表現掛鉤的積效分成,提供利得稅及薪俸稅寬免。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指出,自從去年推出新的有限合伙基金制度后,在短短八個月內已吸引了超過200個基金在港注冊。近年來,港府致力于將香港發展成為私募基金樞紐,為此制訂了「三步曲」策略:
近期行業研究報告統計顯示,亞洲私募及創投基金已募集但未投放的資本(行業內稱為Dry Powder)創下4,700億美元新高,占全球25%。以資產管理規模計算,香港目前已經是亞洲區內第二大私募基金市場(管理1,730億美元),僅次于內地。
立法將帶來「杠桿效應」
本次立法會通過的稅務條例,提升香港作為私募基金注冊及營運基地的吸引力,為私募及創投基金在香港的蓬勃發展更可以帶來一連串的「杠桿效應」,既推動金融市場發展,亦創造經濟及社會效益。
1. 壯大金融業上游產業鏈
一直以來,香港首次公開招股市場活躍,過去12年中有7年排名全球第一,2020年集資額達4,001億港元,排名全球第二,創歷史新高。
事實上,能夠進行IPO的公司大多已經進入業務較成熟的階段,有市場能夠理解的商業模式,屬金融產業鏈下游的部分。而投資于初創企業的私募及創投基金則屬于上游,在企業發展初期引入資本、人才和專業知識,協助它們成長至可獨立上市或售予其他投資者。進一步拓展私募及創投基金市場有助香港全面發展整條金融產業價值鏈,同時培育更多未來IPO生力軍。
2. 帶動專業服務發展
除了為基金業創造商機外,為確保合資格基金管理公司在港進行實質活動以符合OECD的最新國際稅務標準,香港進行立法細化了要求,這些將會為法律顧問、稅務顧問、財務顧問、審計、公司秘書和注冊服務等專業服務帶來新需求。
3. 推動創科及新興產業
疫情加大了對線上業務的增長需求,這將吸引更多專注于互聯網及科技產業投資的私募基金落戶香港,這將推動創科及新興產業發展,同時為本地初創企業帶來更多的潛在投資者,引入資金壯大業務。
瑞豐德永觀點
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一向是個「聚寶盤」,管理資產規模達29萬億港元,約是香港GDP的10倍。
以「三步曲」策略強化香港的整體配套,將進一步擴大香港已有接近600家公司的私募基金生態圈,為資產及財富管理業注入增長新動力,同時讓香港更好地發揮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下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功能定位,通過私募資本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及發展。
瑞豐德永所屬卓佳集團,憑借強大的國際網絡、在基金管理行業的豐富經驗和專業團隊,可為私募股權、房地產及另類資產基金提供基金管理服務。此外,卓佳也提供境外上市發行人及具名公司秘書服務,包括上市前企業重組至相關法規下的持續合規事務等。